李绍终于明白为何十万大军会在一个月内灰飞烟灭。
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
是技术、组织、士气全面碾压下的单方面屠戮。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传说:周太祖起兵时,也曾面对十倍之敌,却凭“火龙车”、“霹雳炮”横扫六合,统一天下。难道如今的赵立宽,正是新一代的“火神转世”?
“将军!”王五突然厉声道,“不能再犹豫了!现在只有两条路:要么北逃,越过大漠,投靠北狄;要么……投降。”
“投降?”李绍猛地抬头,目露凶光,“你让我向杀我叔父、灭我国族之人低头?”
“不然呢?”王五毫不退让,“你想死,我不拦你。可这三千弟兄呢?他们也有妻儿父母!他们为何而战?为一个早已覆灭的国家?为一个暴虐无道的齐王?还是为你一个人的脸面?”
周围一片寂静。
许多士兵悄悄放下了武器。
李绍环视四周,发现昔日追随他的眼神中,已不再有忠诚,只剩下疲惫与恐惧。
他知道,军心彻底散了。
良久,他缓缓闭上眼,声音沙哑:“传令下去……收拢残部,原地待命。我去见赵立宽。”
“将军!”王五大惊,“你要亲自去?太危险了!万一他杀你祭旗怎么办?”
“正因为危险,我才必须去。”李绍睁开眼,目光竟有些清明,“我要让他知道,代国并非无人。即便亡国,也有肯负罪请降之人。我要用我的性命,换这三千将士一条活路。”
他说完,转身走进帐篷,取出一套干净战袍,郑重穿上。又将佩剑擦拭干净,束于腰间。
这不是赴死,是求生。
是以一人之屈辱,换万人之苟安。
黄昏时分,李绍仅带两名随从,策马南行。
一路上荒凉破败,处处可见烧焦的村落、腐烂的尸体、折断的旌旗。偶尔有乌鸦扑棱棱飞起,啄食未埋的尸骸。
第三日清晨,他们抵达黄河渡口。
只见河岸上旌旗猎猎,周军大营绵延数里,营门高悬“赵”字帅旗,猎猎作响。巡逻骑兵往来如织,铠甲鲜明,气势森严。
李绍下马,步行上前。
守营将士见三人衣甲残破,立刻围拢过来,刀枪相向。
李绍拱手,朗声道:“代国前军统领李绍,特来请降,求见赵元帅!”
一名校尉冷冷打量他片刻,冷笑道:“你就是李绍?听说你带兵南下,要夺回失地?怎么,这才几天,就跑来磕头了?”
李绍低头不语。
校尉嗤笑一声,挥手下令:“绑了,押进去!”
粗壮的绳索捆住他的双手,身后两名随从也被按倒在地。他没有反抗,任由士兵推搡着前行。
穿过层层营帐,终于来到中军大帐。
帐帘掀开,一股浓烈的墨香扑面而来。
帐内陈设简朴却不失威严,案几上堆满文书地图,烛火摇曳中,一人端坐主位,身穿青色常服,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凛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