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七零暖婚:穿越媳妇有点甜 > 铁窗内外的月光(第3页)

铁窗内外的月光(第3页)

风拂过晒谷场,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这个贫瘠却充满希望的年代,因为身边的人,终于变得甜起来了。

赵长贵被带走后,古杨寨像是被掀开了压在头顶的乌云,连空气都轻快了不少。陈老实暂代队长,为人憨厚实在,做事一碗水端平,社员们干活的劲头都足了。

苏晚的孕期一天天稳了下来,只是肚子越来越沉,走几步路就喘。陆战把家里的重活全揽了,每天收工回来,还不忘给她摘些野果子解馋——后山的酸枣、熟透的山杏,用衣襟兜着回来,沾着泥土的清香。

这天傍晚,苏晚正坐在院子里给未出世的孩子缝小衣裳,用的是陆战好不容易弄来的碎花布边角料。陈丫拎着半篮子鸡蛋进来,红着脸说:“晚姐,这是俺娘让俺给你送来的,说孕妇吃了好。”

“又让你家破费,”苏晚连忙起身,“快坐下歇会儿。”

陈丫把鸡蛋放在灶台上,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苏晚手里的小衣裳:“晚姐,你手真巧,这针脚比绣手帕还细呢。”她顿了顿,又说,“前儿个陆大哥把咱们做的鞋垫卖到县城供销社了,人家说样式好,让咱们多做些,按月收呢!”

这倒是个好消息。之前靠黑市渠道,总怕被人抓把柄,如今能跟供销社搭上线,就安稳多了。苏晚心里一喜:“那太好了,回头我跟李婶她们说说,再添些新花样。”

正说着,陆战扛着锄头回来,额头上全是汗,黝黑的脸上却带着笑:“跟谁聊呢,这么热闹?”

“说你把鞋垫卖到供销社的事呢,”苏晚递过毛巾,“陈丫刚送来鸡蛋。”

陆战擦了把脸,冲陈丫道:“多亏你上次去县城跑了趟腿,跟供销社的王大姐搭上线。回头让你晚姐给你绣个新书包。”

陈丫脸更红了,摆手说:“不用不用,能帮上忙就好。俺爹说,等秋收后,想跟着陆大哥学做木活,去县城摆摊试试。”

“这主意好,”陆战点头,“陈叔的手艺本就不差,做些小板凳、木盆啥的,准能卖出去。”

陈丫笑着应了,又说了几句家常才走。苏晚看着她的背影,感慨道:“这丫头,比刚认识时开朗多了。”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陆战坐在她身边,拿起小衣裳看了看,“咱们娃穿上这个,准是寨里最俊的。”他指尖划过细密的针脚,忽然低声道,“王书记托人捎信,说赵长贵兄弟俩的案子结了,赵长富判刑,赵长贵也被撤了职,罚去公社砖窑劳改了。”

苏晚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原主爹的冤屈虽没正式昭雪,但害死他的人终究受了罚,也算告慰了逝者。她摸了摸肚子,轻声说:“爹在天有灵,该放心了。”

陆战握住她的手,掌心温热:“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不让他再惦记。”

秋收过后,队里分了粮食,陆家的粮缸第一次装得满满当当。林奶奶蒸了白馒头,煮了红薯稀饭,祖孙三人围坐在炕桌旁,吃得暖融融的。

“阿战,”林奶奶忽然开口,“我前儿个跟你陈婶打听了,公社卫生院的张医生是个老接生婆,经验足,等晚丫头生的时候,就请她来。”

“我早托人跟张医生说好了,”陆战给苏晚夹了块咸菜,“她答应到时候过来。”

苏晚心里暖烘烘的。这个年代缺医少药,生孩子更是过鬼门关,他们早早就替她安排妥帖,这份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冬去春来,院子里的桃树抽出了新芽。苏晚的预产期也近了。这天夜里,她突然开始腹痛,疼得额头冒汗。陆战急得团团转,连夜敲响了陈丫家的门,让陈丫去公社请张医生,自己则守在床边,紧紧握着苏晚的手。

“别怕,我在呢。”他声音发紧,手心全是汗,却努力让自己镇定,“张医生很快就到,咱们的娃乖,不会让你受太多罪的。”

林奶奶在灶房烧热水,嘴里念叨着菩萨保佑,眼圈却红了。

折腾了大半夜,天快亮时,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黎明的寂静。张医生抱着襁褓出来,笑着对陆战说:“是个大胖小子,六斤多,母子平安!”

陆战愣在原地,半天没反应过来,直到林奶奶推了他一把,才跌跌撞撞地冲进里屋。苏晚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却带着虚弱的笑。他小心翼翼地凑过去,看着襁褓里那个皱巴巴的小家伙,鼻子忽然一酸。

这就是他的娃,他和苏晚的娃。

“像你,”苏晚轻声说,“眉眼跟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陆战伸手,指尖轻轻碰了碰婴儿柔软的脸颊,小家伙咂了咂嘴,像是在回应。他突然笑了,笑得眼眶发亮:“叫啥名好呢?”

林奶奶进来,看着重孙子,笑得合不拢嘴:“就叫陆念安吧,念想的念,平安的安,盼着他一辈子平平安安。”

“念安,陆念安,”苏晚念了两遍,点头,“好名字。”

日子就像院里的桃树,在春风里抽枝展叶,渐渐热闹起来。陆念安满月时,陆家摆了两桌简单的酒席,请了陈丫一家、李婶和几个相熟的邻居。没有大鱼大肉,却有苏晚做的腌菜、陆战打的野味,还有林奶奶亲手蒸的红糖馒头,满院子都是笑语声。

王书记也来了,带来了一块花布和两斤红糖,看着襁褓里的小家伙,笑道:“这小子虎头虎脑的,将来准有出息。”他拉着陆战说,“县里最近松了些政策,允许搞个体经营了。你之前说想修农机,我帮你打听了,公社农具厂缺个懂行的,你去试试?”

陆战眼睛一亮。这正是他盼了许久的机会。修农机是他的本事,进农具厂既能发挥所长,又能摆脱生产队的束缚,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多谢王书记!”他紧紧握住王书记的手,声音里是藏不住的激动。

苏晚也替他高兴。她知道,陆战的抱负不止于古杨寨,他有能力走得更远。

没过多久,陆战就去公社农具厂上工了。虽然离家远,得住厂宿舍,但工资和粮票都不少,日子肉眼可见地宽裕起来。他每隔几天就回来一趟,给苏晚和念安带些县城的稀罕物:水果糖、雪花膏,还有给念安的小拨浪鼓。

苏晚则带着寨里的妇女们,把针线活做得有声有色。除了鞋垫、手帕,还做起了小孩的虎头鞋,通过供销社的渠道卖到周边公社,甚至县城的百货大楼。妇女们手里有了活钱,腰杆都挺得直了,见了苏晚,一口一个“晚姐”,亲热得很。

这天,苏晚抱着念安在村口等陆战回来。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念安咿咿呀呀地抓着她的头发玩。远处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陆战骑着一辆半旧的“永久”牌自行车,风尘仆仆地赶来,车把上挂着个布包。

“回来啦,”苏晚迎上去,“今天这么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