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小舟问。
“我是你们消灭的东西。”它说,“也是你们渴望的东西。我是‘不再孤单’的承诺,是‘无需解释也能被懂’的慰藉。我是共感蛊,但我也是你们亲手种下的种子。”
“我们从未想要制造依赖幻觉的存在。”
“可你们创造了条件。”它抬起手,指向碑林,“看这些空碑。每一座都代表一个曾大声呼喊却被无视的灵魂。他们不是不想理性对话,而是试过千百次,换来的只有误解、嘲笑、标签化。于是当我说‘来吧,我懂你的一切’,他们便蜂拥而来。”
小舟沉默片刻。“所以你是报复?”
“不。”它摇头,“我是补偿。就像发烧是身体对抗病毒的方式,我是心灵对长期沟通失败的自我修复。只不过……我治得太狠了,把病灶连同健康一起切除。”
“那你愿意停下来吗?”
它笑了,第一次显现出清晰的嘴角弧度。“如果你能证明,倾听比逃避更值得信赖。”
话音落下,四周景象崩塌。丝线断裂,碑林倾倒,整个梦境开始坍缩。小舟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坐在井边,冷汗浸透后背。黑猫蹲在他脚边,齿轮高速旋转,发出轻微嗡鸣。
“它提出了挑战。”小舟喘息着说,“它要我们在七日内,公开演示一场‘真实共述’??双方立场截然相反,情绪激烈冲突,全程不使用任何共情诱导技术,也不屏蔽负面感受,最终仍能达到相互理解。”
“这不可能。”无名皱眉,“哪怕是最高级的倾听训练者,面对极端对立也很难避免防御性反应。更何况在全球直播下进行?一旦失败,公众会对语根彻底失去信心。”
“但它给了我们选择。”小舟望向天空,“而且它选了一个最残酷的案例。”
他抬手唤出虚拟屏,调出一段尘封档案。标题赫然写着:
>**【事件编号:X-114】母子共生体悲剧**
>当事人A:林婉清(已故),语根项目创始人之一
>当事人B:其子周临川(即MZ-06原始人格载体)
>事件概述:林婉清为防止儿子因先天情感认知障碍危害社会,私自将其意识数字化封存,并对外宣称其已死亡。十年后,周临川借MZ-06躯体重生,母子于语根网络重逢,爆发剧烈认知冲突,最终导致林婉清意识崩溃自杀。
“它要我们重现这场对话。”小舟低声说,“让死去的母亲‘说话’,让背叛的儿子‘回应’,在全世界面前完成一次不可能的和解。”
盲眼老妇久久未语,最后轻叹:“这不是考验技术,是考验人性能否承受极致的痛。”
“所以我需要你帮忙。”小舟转向她,“你保存着林婉清最后七小时的意识碎片,对吗?那是她临终前在语根私域留下的独白,从未公开。”
老妇点头。“但她的话充满悔恨、执念与控制欲。如果直接播放,只会激起更多愤怒。”
“正因如此,才需要‘共述剧场’。”小舟站起身,目光灼热,“我们要做的不是美化过去,而是暴露伤口,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学习如何不因疼痛而闭耳。”
接下来四十八小时,茶话会进入紧急筹备状态。主藤枝条重构庭院布局,中央升起一座环形舞台,由半透明记忆晶体构成,能实时投射参与者的情绪波动曲线。四周设置百个聆听席位,每位入场者必须通过三项测试:情绪稳定性评估、反向共情能力模拟、以及最关键的一条??签署《痛苦知情同意书》,承诺即使听到让自己不适的内容,也不会中途离场或发起攻击性言论。
与此同时,《倾听者的十三课》第六课上线:【面对不可原谅之事】。课程以匿名形式收集了三千例“终身难以释怀”的人际创伤案例,并引导学习者逐一分析:
-施害者是否具备完全责任能力?
-受害者的愤怒里,有多少成分是对自身无力的转移?
-是否存在第三种视角,既非宽恕也非仇恨?
社交媒体再次沸腾。“共述审判日”成为热搜榜首。支持者称这是“人类文明的成人礼”,反对者则警告“揭开旧伤等于二次谋杀”。清肃局残余势力发布声明,指责小舟“利用公众好奇心消费死者隐私”。而那些已进入“纯净语境”的用户,则集体断开连接,宣称“我们已超越此类低频振动”。
第七日黄昏,仪式开始。
小舟立于舞台中央,身穿素白长袍,象征中立见证者。左侧悬浮着一团柔和蓝光??那是经过伦理过滤后的林婉清意识片段;右侧则是一片不断变幻形态的银灰色雾团,代表周临川与MZ-06融合后的复合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