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小说网

皮皮小说网>外国文学作品选·西方卷(上)(第2版) > 二一(第6页)

二一(第6页)

“我想你们自始至终都是在谈论我吧?”

“我们并不是单单谈论你。”

“也许;你作为旁观者看得清楚些。倘使一个女人能够谈得上半小时的话,那往往是一个好的现象。可是我仍然要走。”

“可是你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也不是一桩很容易的事。他们一直在议论怎样安排我们这两个星期里的生活。”

“这的确不是容易的事。今天有什么魔鬼鼓动我去把我父亲挖苦了一顿,他前两天叫人把他的一个纳租的农民打了一顿鞭子,——他打得很对;不错,不错,你用不着这样生气地望着我——他打得很对,因为那个农民是一个惯贼,一个酒鬼;只是我父亲没有想到我,像一般人那样说的,‘已经知道了’这桩事情。他非常狼狈。现在我又要叫他格外伤心了……不要紧,他不久会好的。”

巴扎罗夫虽然说是“不要紧”;可是这一天已经过完了,他还不能够下决心把他的主意告诉瓦西里·伊凡诺维奇。最后,他在书房里跟他父亲道过了晚安,他才假装打一个呵欠,说道:

“啊,……我差点儿忘了告诉你。……明天请你差人把我们的马带到费多特那儿去换班。”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吓了一跳。

“基尔沙诺夫先生要走吗?”

“不错;我跟他一块儿走。”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连脚也站不稳了。

“你要走?”

“不错……我一定得走。请你叫人把马预备好。”

“很好……”老人结结巴巴地说:“去换班……好……只是……只是……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一定得到他那儿去稍微住一些时候,以后我还要回来的。”

“啊!稍微住一些时候……很好。”瓦西里·伊凡诺维奇掏出手帕来,擤了擤鼻子,身子差一点儿弯到地上了。“好吧……都会给你办妥的。我还以为你会在我们这儿……住长些。三天……分别了三年,这,这实在少;实在少,叶夫盖尼!”

“可是我对你说过,我马上就回来的。我一定要去一趟。”

“一定要。……那有什么办法呢?责任超过一切。那么得把马送去吧?很好。不用说,阿利娜和我都没有料到这个。她刚从一个邻居那儿讨了一点花来,预备给你装饰屋子呢。(瓦西里·伊凡诺维奇没有提起他自己每天早晨天刚亮就光着脚趿起拖鞋去找季莫费以奇商量,用他那打颤的手指掏出一张一张的破钞票,差遣季莫费以奇去买各种东西,特别关照他买好的饮食,买红葡萄酒,据他看来,这两个年轻人是极喜欢喝红葡萄酒的。)主要的是……自由;这是我的规则。……我不想妨碍你……不……”

他突然闭了嘴,向着门走去。

“我们不久会再见的,父亲,真的。”

可是瓦西里·伊凡诺维奇并不掉转身来,他只是摇摇他的手,便走出去了。他回到他的寝室,看见他的妻子已经睡着了,他便轻轻念他的祷告辞,免得把她惊醒。可是她仍然醒了。“是你吗,瓦西里·伊凡诺维奇?”她问道。

“是的,妈妈。”

“你从叶纽沙那儿来吗?你知道不知道,我害怕他睡在沙发上不舒服?我叫安非苏希卡给他铺上你的旅行褥子,放上新枕头;我本来应该把我们的鸭绒被给他,可是我记得他不喜欢睡太软的床。”

“不要紧,妈妈;你不要担心。他睡得很好。主啊,怜悯我们罪人吧[39],”他又继续小声地念他的祷告辞了。瓦西里·伊凡诺维奇很可怜他的老妻;他不想现在就告诉她明天有一个多大的悲痛在等着她呢。

巴扎罗夫和阿尔卡狄第二天便走了。从大清早起全家就充满了忧郁、沮丧的气氛;安非苏希卡打碎了盘子、碟子;连费季卡也弄得糊涂起来了,结果他无缘无故脱掉了脚上的靴子。瓦西里·伊凡内奇从来没有像这样地惊扰过,他显然竭力装出勇敢、镇静的表情,大声讲话,用力走路,可是他的面容显得消瘦,他的眼睛一直在避开他儿子的眼光。阿利娜·符拉西叶夫娜轻轻地哭着,她简直不知道要怎样办才好,要不是她的丈夫在大清早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的工夫劝她,她就会没法控制自己了。巴扎罗夫不止一次地答应他一定在一个月里头回来,最后他终于从他们的挽留的拥抱中挣脱了身子,坐上四轮敞篷车;马跑起来,铃子在响,车轮在转动,——他们的影子再也看不见了,尘土定了下来,季莫费以奇伛偻着身子,摇摇晃晃地爬进他的小房子去了;这所小小的宅子里就只有这一对老人,连宅子也突然显得老朽龙钟了;瓦西里·伊凡诺维奇前一忽儿还立在台阶上起劲地摇着手帕,现在他却在一把椅子上坐下来,他的头垂到自己的胸前。“他丢开,丢开我们了,”他喃喃地说,“丢开我们了;他不高兴同我们在一块儿。孤独,现在就像手指一样地孤独!”[40]他接连念了几遍,每次他都把一只手伸出来,食指单独地举起。后来阿利娜·符拉西叶夫娜走到他身边:把她的灰白的头靠着他的灰白的头,说道:“瓦西亚[41],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子不再需要我们照管了。他就像一只鹰,高兴飞来就飞来,高兴飞去就飞去;你我却像生在树孔里的两朵蕈子,我们紧紧靠在一处,从来不移动一下。只有我对你永远不变,你对我也是一样。”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把手从他的脸上取下来,抱着他的妻子,他的朋友,抱得紧紧地,比他年轻时候抱她还要紧些:在他悲痛的时候她安慰了他。

【选自[俄]屠格涅夫:《前夜·父与子》,巴金、丽尼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德语:《物质与力》。——原注。毕黑纳尔(1821—1899),德国的生理学家,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者。《物质与力》在1855年初版发行,主张唯物论与无神论,在当时的俄国青年中间很流行。

[2]《茨冈》:普希金的长诗。

[3]玛特维的法语念法。

[4]枢密顾问官:帝俄时代的三等文官。

[5]亚历山大一世(1777—1825),1801—1825年的俄国沙皇。

[6]法语:社会的福利。——原注。

[7]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统治(1855—1881)的初期中参加当时一种文学运动的人的称呼。

[8]指1861年的农奴解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