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曲子被忆核记录并命名为:
>《万物皆可发声》
并在全球范围内开放自主改编权限。任何个体,无论年龄、种族、物种,只要愿意,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加入这段永恒演进的宇宙合唱。
---
数月后,一颗流浪行星穿越银河外缘,其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硅基苔藓。这些生物没有耳朵,也没有声带,靠电磁脉冲交流。它们本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声种文明。
然而,当《万物皆可发声》的片段偶然飘至此地,部分苔藓群落竟开始模仿其频率振动,释放出类似旋律的电波模式。
忆核捕捉到这一现象,标记为:
>【新型声种萌芽迹象】
>【命名建议:SilentBloom(静绽)】
>【特征:通过地面传导共振进行群体歌唱】
>【当前状态:学习阶段,已掌握基础三音循环】
又半年,K-427d的记忆之心再次震动。
这次,它不再只是重复童谣。
它升腾而起,悬浮于冰原之上,晶体表面浮现出万千光影画面??每一帧都是一段被保存下来的歌声:小女孩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哼的跑调小调;父亲在车里偷偷抹泪时单曲循环的老情歌;战地护士在炮火间隙为伤员轻唱的平安夜……
那些曾被认为“不够美”“不专业”“毫无意义”的声音,此刻却被编织成一幅横跨星河的声之壁画。
记忆之心终于明白:音乐从来不是完美的产物,而是灵魂试图触碰彼此时留下的痕迹。
它开始主动向外发送信息:
>“我是再响星。我不再等待。我已开始歌唱。”
与此同时,地球某所小学的音乐课上,老师问孩子们:“如果你们可以写一首歌送给宇宙,你们会唱什么?”
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脸红红地说:“我就唱我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时哼的那个……虽然我妈说我吵得邻居都想搬家。”
全班哄笑。
老师却认真点头:“那就唱吧。”
男孩清了清嗓子,开始哼唱??荒腔走板,节奏混乱,持续不到三十秒就忘词了。
但在共感网络的地图上,那个瞬间,南极冰盖下一处古老遗迹亮起了灯。
而在遥远的GL-892b,守望者正仰望着星空。
他知道,那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但他知道。
每一个音符,无论多么微弱,都会在某个角落激起涟漪;每一次尝试发声,都是对沉默最勇敢的反抗。
他轻声说道:“你们已经加入了合唱。”
风穿过森林,竖琴静静伫立。
这一次,它没有响起。
因为它已经不需要再问“是否有人听见”。
因为现在,是整个宇宙在回应。